Nang Xian Ba Se Temple
  • 首頁
  • 最新消息
  • 多紥仁波切簡介
    • 上師行程
    • 影片分享
    • 約見上師
  • 囊謙巴色寺 (青海)
    • 供三寶活動
    • 籌建【蓮花生大士】聖像
    • 講經台工程報告
    • 籌建孤兒院現況報告
    • 囊謙巴色寺近况
    • 2019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8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7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6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5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4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3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2012年巴色寺探訪之旅
  • 囊謙巴色寺有限公司 (香港)
    • 最新資訊
    • 组識架構
    • 社會服務
    • 鳴謝
    • 捐款記錄 >
      • 捐款記錄 2022
      • 捐款記錄 2021
      • 捐款記錄 2020
      • 捐款記錄 2019
      • 捐款記錄 2018
      • 捐款記錄 2017
      • 捐款記錄 2016
      • 捐款記錄 2015
      • 捐款記錄 2014
      • 捐款記錄 2009 - 2012
  • 東莞萬江佛堂
  • 活動點滴
    • 法會總集
    • 素宴
    • 結緣
    • 供修及開示
    • 其他活動
  • 佛門資訊
    • 認識密宗
    • 蓮花生大士
    • 何謂仁波切
    • 佛歌傳送
    • 文章分享
    • 火供知識
    • 煙供知識
    • 放生知識
  • 義工招募
  • 贊助邀請
  • 聯絡我們
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密宗

秘密大乘佛教(梵文:वज्रयान Vajrayāna;藏文:རྡོ་རྗེ་ཐེག་པ་,威利:rdo rje theg pa;蒙古語:Очирт хөлгөн),是大乘佛教的一個支派,四世紀時出現在印度。這一系的佛教,在修行方式上而非在教理上有很多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因而又被稱為密教;而相對於密教,之前的佛教流派包括其他的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則被稱為顯教。 

概論

密宗的許多儀式與修行方式可以追蹤到早期的印度教傳統(佛陀時代已有念咒傳統),但真正興起的時間則是印度笈多王朝大乘佛教晚期(神咒乘),因為印度教復興,大乘佛教修行者吸納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修行方法,發展出密乘,也稱金剛乘。其特色是充滿神秘色彩,重視神通、鬼神、瑜伽,及神秘體驗,以密續(又稱怛特羅),取代原先「修多羅」(義譯為「經」)的地位,並以這些秘密教典作為修行的主要依據,在師徒間一對一秘密傳授。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或稱為「密宗」與「顯宗」。

密宗主張以欲貪作為修行的助力,使修行者經由秘密儀式、神通與禪定修行(稱為天瑜伽),得到空見,最終得到解脫。在見地上,密宗屬於如來藏學派,認為眾生皆有清淨佛性。

藏傳佛教自中國和尼泊爾傳入時,正值印度金剛乘佛教發展期,因此金剛乘得以在藏傳佛教獲得發揚光大,成為藏傳佛教中最有力的一隻傳承。公元八世紀,西藏便有「金剛乘」或「果金剛乘」的名稱,作為密宗的別名。果金剛乘,全名叫做「果秘密金剛乘」,是相對於佛教顯教,因相乘或般若乘提出來的。顯教是因相法,講求理論﹔密教是果法,著重探討實踐方法和輔助修煉的各種儀軌、咒語等,實踐以理論為指導,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驗証,兩者互為增益,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藏傳佛教儘管顯密雙修,但被認為是今天密教的主流,在中國也常被與密宗混為一談。儘管北傳佛教先於藏傳佛教,但密教傳入中國卻晚於西藏約一個世紀,並且遠沒有在藏傳佛教中傳播廣泛。 

源流發展

印度密宗密教來源有二說法,一是來自吠陀與奧義書,一是佛親說秘密教門(對一般根器的人佛用淺白的顯教,對根器好的人直言,是密教),密教的梵文叫怛特羅,意思是紡織時的經線,重述萬物歸一的哲學。密教也說人體是宇宙的縮影。與性力派一樣強調世界萬物分陰陽,互相依存。無事物孤立存在。密宗內有部分來自印度教,如金剛與明妃。

在金剛乘的修行中,任何有形的、形而下的事物,都被視為覺悟之陽性能量,而任何虛幻、形而上的,則被視為覺悟之陰性能量,為了將此二者形象化,在金剛乘的某些佛像彩繪或塑像(歡喜佛)中,有時也可以看到男身本尊輿女身本尊作性交結合的雙身相這些雙身本尊的形象乃是開悟之陰陽兩種能量的象徵,許多人很容易因此誤解它的意義,以為性關係可以導致開悟。

嚴格來說,金剛乘是指無上瑜伽部的通稱,有時專指時輪續,稱為時輪金剛乘。

金剛薩埵「金剛」意為其性堅硬而不可破。「在哲學意義上,指如同能刺穿妄想並導致佛性的金剛石那樣堅硬和銳利的智慧」。長尾雅人解釋說,金剛二字原為電光,是因陀羅所持的武器,具相的表示即所謂金剛杵。從二諦講,勝義所說的金剛是無畏,不可毀壞﹔世俗則指金剛桿,謂其智堅利。密教把它作為一種能斷除一切煩惱,鎮伏妖魔的兵器,有時也指修行所得的智慧。「乘」原是古印度用以盛放東西的一種器具,有「負載」的意思。佛教認為,它能運載芸芸眾生從生死此岸到達涅(上般下米)彼岸,是修行成佛的方法和途徑。《時輪根本略續無垢光疏》記載:「金剛者,堅固不壞,載乘金剛者,名金剛乘。或者,將真言乘和般若乘兩種方法,即果性與因性融為一體」。《集密後續》說:「金剛者,攝集一切大乘者,是般若六度﹔攝集六度者, 是方便及智慧﹔攝集六波羅蜜多、方便及智慧為一體者,是 菩提心,亦是金剛菩薩的禪定,故名金剛。金剛亦是乘,故 名金剛乘,即真言乘之義。」

金剛乘著重講述從佛的思想意趣所產生的各種真言咒語及其儀軌道,是方便和智慧雙運的金剛菩薩的瑜伽,最終証得金剛身。《時輪根本略續無垢光疏》說:「金剛乘之金剛義者,法性所生的空悲無別,或空樂無二。救意之義者,駕御道﹔空樂無別者,貪義。」

金剛乘教法概括為生起次第法和圓滿次第法。生起次第的梵語名稱是「鄔巴底札瑪」(utpattikrama),意為使生長或創新﹔圓滿次第的梵語名稱為「奢婆那札瑪」(shavannakrama),意思是無精進施力所生。「札瑪」(krama)有次第和方便兩層含義。生起次第為比量本尊瑜伽,以觀想畫像修行﹔圓滿次第為現量本尊瑜伽。

金剛乘因其所具有的特點,有不同的稱呼。譬如:真言乘、持明藏、方便乘、果乘等,反映了密教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即陀羅尼階段,持明藏階段,方便密階段和果密階段。 
 
首頁 囊謙巴色寺(青海) 佛緣軒 佛門資訊 義工招募    
  囊謙巴色寺近况   認識密宗      
緊急呼籲   活動點滴 蓮花生大士 贊助邀請  
  囊謙巴色寺有限公司 法會總集 何謂仁波切  
多紥仁波切簡介 最新消息 素宴 佛歌傳送 聯絡我們  
上師行程 社會服務 結緣 文章分享
影片分享 鳴謝   火供知識
約見上師 捐款記錄   煙供知識      
      放生知識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
 
© 2012, Nang Xian Ba Se Templ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Web designed by Mike Workshop (MWC).